首页/科普/正文
2014 高考改革(2014年高考改革新方案亮点解读)

 2024年01月17日  阅读 186  评论 0

摘要:[db:Intro]

如果录取制度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在当前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下,文理不分科、英语一年两次考,并不能改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格局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9月4日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包括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由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科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科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等。(9月4日新华社报道)

舆论大都把目光聚焦在文理不分科、英语一年两次考上,但在笔者看来,这次高考改革方案的亮点并不在此。真正的亮点在于两方面,一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二是“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原因很简单,如果录取制度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在当前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下,文理不分科、英语一年两次考,并不能改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格局。而这两方面的改革,有可能带来录取制度改革的突破。

 这两方面的亮点,能否真成为“亮点”,还取决于具体的操作。将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建议的方式。如果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方式,由学校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若干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录取,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这就实现了考试与招生分离,既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又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而如果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只是推广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已实施的方式,即考生参加学校面试之后,要填报志愿,把该校填报在提前批的第一志愿,学校再结合学生的高考分数、大学面试测试成绩和中学学业测试成绩进行录取,其价值和意义则十分有限。

 我国已经试点的自主招生,问题就出在和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上,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要求参加统一高考、填报志愿。这种制度,导致自主招生并没有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也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只有建立在基于统一测试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才能充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

 至于取消高校录取批次,则更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我国高校按批次录取,导致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学校追逐一本率、二本率,学生则追逐上一本的,这是严重的教育不公平,影响各类教育、学校的平等竞争和发展。但是,在集中录取制度之下,录取批次将很难被取消,最可能是取消二本和三本批次,融合为一个批次,原因在于,在集中录取中,存在着批次控制线,其目的是保障高校的录取秩序。

 要根本消除高校的录取批次,只有实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即由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改革方案中,也提到“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但这是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框架下,其操作可能是“一档多投”,并非学生自由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

 根据国家的部署,上海市和浙江省,将于今年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笔者期待这两地的改革试点方案,能在录取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尤其是上海,该市是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有8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且复旦和上海交大从2006年实行自主招生选拔试验,上海交大从2014年在一些省市试点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完全有条件在突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学生双向多选上做出有意义的探索。浙江在三位一体的高考改革上也有30多所学校试点,如果这些学校能把三位一体的高考录取与集中录取制度脱钩,将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进步。

上海高考3+3模式是什么意思

高考改革省份如下: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附: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本次第三批改革8省市与此前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的省份主要差异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因为物理是高校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如果不选物理,大学理科专业将很难学进去甚至无从下手;如果不选历史,大学文科专业同样如此。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改革的意义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考改革方案

上海高考3+3模式的解释如下:

上海高考改革从2014年开始,2017年首届新高考,上海高考实行的“3+3”政策,即常说的大三门和小三门。上海高考总分660分,660分=大三门450分+小三门210分。

大三门:指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而且每科满分150分,以高考卷面分计入高考成绩。其中,外语考试有两次机会,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考生可选择参加1次或2次外语考试,较高一次成绩将被计入高考总分。

小三门:指在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六门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每科满分70分,按等第赋分计入高考成绩。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高考其他考试模式:

“3+x”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简称理综,分为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考试科目。

该方案是到2019年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高考方案。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3+1+2”方案: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选择1科作为必考,但两门只能选择一门,"2"是指再从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任意选择2门来学习。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成绩计入总分,政治、地理、生物、化学以等级换算分计入总分。

版权声明:本文为 “金碧辉煌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jbhh419.com/post/13855.html

标签: [db:tag] 

金碧辉煌网

  • 文章26401
  • 评论0
  • 浏览8020164
关于 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金碧辉煌网 沪ICP备2023033053号-19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金碧辉煌网 沪ICP备2023033053号-1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