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书单No.015
《流动的丰盈:一个小区的日常景观》
徐前进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21年9月,¥68.00元
导读人︱卢丹婷「德科未来城市」编辑
你有没有观察过你家的小区?广场上聊天的老人、踩着辅助轮单车的小孩、公告栏上贴的广告、沿街商铺的小贩……
历史学者徐前进把这些会随着时间不断流动的景观,编成了一本书。他从自家小区——一个位于市中心的老小区出发,事无巨细地记录在小区里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徐前进认为,日常生活长久以来被排除在宏观历史之外,导致后一个时代的人往往只能从间接的角度想象。记录一个普通小区的当下,就是站在未来的角度填补这片空白。
他多次从小区的细节感喟,现代性社会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但这并不是说要回到农耕时代的熟人社会,只是缺乏温暖情感的陌生感不符合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情感需求,也对我们的住宅与城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诱发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互动?如何创造具有情绪性的景观?如何让住宅与城市更加融合?……
●一句话了解一本书
从一个小区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捕捉当代城市流动特质。
●小广场:小道具诱发的公共生活
在徐前进看来,小区广场中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场景,有两个意义——
·未来的人一定希望了解这个时代的人的生活状态
,
就像我们希望了解以前的人的生活状态一样。
·对于现在而言,这是一种塑造当下日常生活叙事的基础领域,就像行走、穿衣、居住一样,时时刻刻为普通居民区提供存在的象征
。
小区有三个小广场:南部的小广场最小,宽20米,长40米;中部和北部的小广场要大一些,宽40米,长200米。公共设施与格局的差异,决定了三个小广场常驻人群的种类。北部的小广场光照充足,座位多,老年人喜欢这个地方;南部的小广场因为比较小,而且光照不足,很少有固定人群。
中部的小广场远离街道,较为安全,成了孩子的地盘。市政在这个小广场上安置了很多健身器材,初衷是为了老年人健身,但孩子们把它变成了儿童娱乐设施。
小广场北侧有一个铁皮桌子,桌子上有象棋棋盘,有中老年人在这里打扑克。南侧是一张乒乓球桌,看起来很结实,但是很少有人在这里打乒乓球,四个小男孩坐在上面用动物纸牌玩「拍卡」。
乒乓球台东南侧有一个木凳,那里经常坐着一对五十岁左右的夫妇,两人各自看书,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走一走,闲聊几句。木凳北面有一个连体桌椅。夏天周末深夜,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们会坐在那里,买几瓶啤酒和凉菜,海阔天空地聊天。
旁边是一棵5米高的苹果树,十几年树龄,每年结很多果子,小孩子用长条打苹果,大人则会摇晃树枝。苹果树下有时会见到一对父子,孩子一岁左右,在婴儿车里安眠,父亲陪在身边拿着阅读器专心阅读。天气暖和时,三个老头经常坐在苹果树下聊天。他们不是本地人,子女在这里工作,谈论着困难时期的生活。
▲在小区漫步的作者。图片来源:上海书店出版社
在他们的不远处有一块空地,一个小孩用白粉笔在那里涂鸦,还给看的人留下了参与的可能性:「在这里按手印,喜欢就按」。
小广场中部有一排用水泥、石头和长条石建起来的露天走廊,走廊支架上爬满了藤蔓。一到晚上,这里摇身一变成了跳广场舞的地方,音响里播放的多是90年代的流行歌。
小广场的一侧,三个小男孩踩着小型自行车向前冲,小女孩将养的小猫带出来放风。
小广场的另一侧有一片小树林,山楂树、杏树和松树混在一起,透过林荫可以看到一家咖啡馆。
▲小区一角。图片来源:上海书店出版社
●绿化:公家与私人争夺的地盘
老小区的景观非常原始:几块草皮,几个花坛,几棵树,就构成了整个绿化。于是,小区里的住户会积极发掘绿化的潜在用途——
小区中部空地上的花坛,几个老太太清除了绿化用草,各占一块用作种菜。花坛中央七八米高的稠李树底部有一个笼子,里面养了鸡,偶尔会出来散步。还不止如此,小区里的草坪的绿地也圈出了一块又一块菜地,被私人使用。
简单的绿化也并不如想象中来的容易维护。原本的草坪在作者看来是「西式绿化」,在整理土地、铲除杂草后铺上细叶草,但就像西方的制度不能移植到中国一样,不出两三年,各类本地草赶走了细叶草,其中最多的是狗尾草,到处是毛茸茸的草缨。
2019年,这些绿地景观被重新规划,路边一侧每隔五六米有一棵松树,里侧种灌木,其余地方是杂草。灌木不需要像草地一样年年修补,极大缩减了绿化成本。
2020年,这个小区又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治行动。为了杜绝再次有人开荒种地,小区的空地上也密密麻麻地种满了低矮的灌木。
小区的一块空地引起了小区住户对绿化的博弈。
这块空地原本是一排违建房,历经五年时间得以拆除。在得知可能会建为公共停车场后,引来周围住户的坚决反对,相关工程被迫停滞不前,空地的铁挡板两侧被涂上了标语「还我绿地……」;而离这块地较远的居民开始向社区施压,要求他们想办法解决停车难问题。
▲小区花坛里的树。图片来源: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业:讨论公共议题的驻点
这个小区位于市中心,板楼设计,规划简单。小区的公共空间(街道、绿地、商业空间)是开放的,对任何人、动物、车辆都没有准入限制。小区里有七条东西向街道、两条南北向街道,小区还有三面沿街。
北侧一条街边的一楼全部商用,包括药店、烟酒糖茶商店、饭店、电器维修店、宠物医院、书店、理发店、保健食品店、五金店、水果店、贷款办理处、成人保健品店等。南侧路边一楼除了上述生意之外,还有彩票店、乐器店、旅行社、火车票和机票代理处、军用品店、汽车租赁店、衣服修理店等。
其中最多的是餐饮店,流动最频繁的也是餐饮店,符合这个地区生活习惯的小餐馆能够坚持得更长久一些,小区东北侧有一家豆腐脑、油条店,这家店只有两个店面,却坚持了十年。
小区里有三家咖啡店。西北侧街角400多平米的大型咖啡店已歇业,店面空置。中部的咖啡馆2015年营业,开业以来偶有顾客,更多是点杯咖啡来上网的。咖啡馆开业时间越来越少,门前放了几把椅子的草地几乎成了一个随意性的公共空间。偶尔有人在那里闲谈,偶尔有人遛狗。
小区西侧有另一家咖啡馆,在卖咖啡之外,他们举办培训班,教人如何烘烤咖啡豆,如何制作咖啡,以及经营咖啡店。对于这个没有咖啡文化的小区来说,这不是一个长时段的生意。小区里聚集最多人群的公共空间是烧烤店和麻将馆。
为什么作者将烧烤店和麻将馆算作「公共空间」?对于这个小区来说,如果没有食物和玩物的辅助,一群人很少能进行深入的对话。小区里有很多事务具备公共讨论的基础,也有深入讨论的必要性,但没有一个空间能够容纳这样的讨论。
▲小区街景。图片来源:上海书店出版社
●社区里的陌生感
许多人虽然在购买的小区里安家立业,但是对这里的家园感并不强。大多都是因为不喜欢城市日常生活的陌生状态。陌生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个体感觉,尤其是在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中。
小区空间意义上的开放性,为小区立传:从老小区看整座城市。︱德科未来城市加上小区每个居民的独特性共同造成了这种「陌生感」。陌生感又带来三个后果:一是个体心理安全感最大程度寄托于家庭空间
;二是个体道德实践愿望的脆弱
;三是社区意识生长缓慢
陌生人社会取代了农耕时代的熟人社会,这样缺乏温暖情感的陌生状态不符合关于美好生活的现代化前景,但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阶段。18-19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类似的阶段,人口流动突破了传统的空间状态,现代城市文明的结构中出现了陌生人社会的类别。
既然无法无法逆转这个过程,那么就要接纳陌生的状态。化解陌生人社会的方法是构建现代公共意义的「我们」,
用一个具有共同目的、从容友善的日常生活状态冲散小空间里的陌生人社会。
你可以翻一下
我们的新栏目——《屋顶书单》
屋顶书单No.014
屋顶书单No.013
屋顶书单No.012
屋顶书单No.011
屋顶书单No.010
中国惟一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的《造房子》
屋顶书单No.009
屋顶书单No.008
屋顶书单No.007
屋顶书单No.006
屋顶书单No.005
屋顶书单No.004
屋顶书单No.003
屋顶书单No.002
屋顶书单No.001
编辑︱卢丹婷后期︱沈奕飞
视频编导︱费嘉摄像指导︱王德正
总策划︱王冬莺主编︱何玲流程︱周慧慧
总编辑︱刘德科书法艺术︱陈志亨
版权声明:本文为 “金碧辉煌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