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年高考分数线:本科一批文史类541、理工类521,本科二批文史类474,理工类430。
2021年四川省高考报名考生69.8万人,较上年增加2万人,高职单招录取后,参加7至8日全国统一高考考生51.5万人。
四川2021年高考本科达线率为47.36%,高考成绩在600分及以上22644人,其中文科2013人,理科20631人;上一本线101272人,其中文科18278人,理科82994人;上二本线有243879人,其中文科67553人,理科176326人。
报考特点:
从投档情况来看,今年四川省普通类本一批次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1、院校计划满足率高。经统计,参加四川省本批次文史类录取院校共336所次,参加理工类录取的院校共539所次。在平行一志愿投档后,参加文史类录取的院校324所次满额,计划满足率99.44%;参加理工类录取的院校497所次满额,计划满足率99.01%。
2、“双一流”院校报考热度高。据统计,今年参加本一批录取的“双一流”院校平行一志愿投档后计划满足率达到99.87%。从调档线看,文科前100名的高校中,“双一流”院校占比83%;理科前100名的高校中,“双一流”院校占比72%。
3、“家门口”院校受青睐程度高。在本批次招生的在川高校共25所,其中部委属院校共6所。从今年投档情况来看,考生对在川高校的偏爱程度明显偏高。在本一批次上线考生中,填报有在川高校志愿的考生占考生总量的88.23%,A志愿填有在川高校的考生数量占比为52.51%。
2023四川高考普通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如下
文科本科第一批:527分;本科第二批:458分;专科批:150分。理科本科第一批:520分;本科第二批:433分;专科批:150分。
志愿填报的注意事项
1、填报志愿前做好调研。要认真调查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条件、就业前景等信息,对录取线及自己的层次有清晰判断,确定几个心仪学校和专业进行填报。
2、理清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填报志愿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避免盲目从众,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这关乎到未来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方向。
3、避免志愿悬殊过大。志愿的层次不能过于悬殊,要有针对性选校。如果高学历层次过低,可能会造成后续的升学压力过大和资源浪费。层次过高也可能导致在不适合的学校就读而影响发展。
4、理工科要注重专业可选性。理工科类高校,专业的可选性和就业潜力是重要考量因素。选校时要考虑某专业是否可以在该校学习,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5、适当选择二级学院。高考分数稍微不足以进入一流大学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教学条件良好的二级学院。这类院校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也不容小觑,同时存在一定的升入本科的机会。这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实惠的选择方案。
6、必要时不追名校也不错。有的学生高考成绩虽然较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没能进入梦校,这时不必过于遗憾。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普通院校,专心学习并发展自己的长处,未来的出路依然可以很好。名校不是唯一成功的道路。
拓展知识
综上,高考填报志愿需要全面调研和理清方向,避免层次悬殊并注重专业选学,适当选择二级学院,必要时不追名校也不错。同时要清晰掌握各志愿的报考和录取规则,这些都是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四川2023高考提档线如下:
电子科技大学:理工655,文史583;沙河校区∶理工648,临床医学642,中外成都626,中外海南616;西南交通大学:理工606,文史578;西南财经大学:理工609,文史586;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理工583,文史549;南充校区∶理工541,文史536。
高考提档线是指各省份在招生录取时设定的最低分数线,学生只有达到或超过该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高校的录取。
1、提档线的制定与调整
高考提档线是各省份根据当年的考试情况和招生计划来制定的,通常由各高校招生办公室、教育考试院等单位协商制定。提档线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考生成绩、招生计划和录取政策等因素。根据招生情况和考生的竞争情况,提档线可能会进行调整。
2、提档线的作用
提档线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障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性,确保录取的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要求。提档线在考生中起到了鼓励和激励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通过自主努力提高成绩,争取进入理想的高校。
3、提档线与录取分数线的关系
提档线通常是高校在初始录取时设定的一个较高的分数线,只有超过这个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进入后续的录取程序。而录取分数线是在提档线基础上,根据实际招生情况和各志愿的报考人数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的。
录取分数线一般会比提档线略低一些,以确保招生计划能够充足完成。
4、提档线的影响因素
提档线的制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招生计划、考生数量、考生分数分布等。招生计划的扩大或缩减、考生数量的多少以及考生分数的集中程度等都会对提档线产生影响。同时,提档线还会受到教育政策的调整、高校自身的招生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为 “金碧辉煌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