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赘余是一种语病,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一)(01)感到自惭形秽(?惭?本身有?感到?之意,删去?感到?)
(02)凯旋而归、凯旋归来(?旋?本身有?归?之意,删去?而归?和?归来?)
(03)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本身有被动之意,?大方?本身就是表人的,删去?被人?)
(04)出乎意料之外(?出乎?与?之外?重复,删去?之外?)
(05)长期以来的夙愿、多年的夙愿(?长期以来的?与?夙?重复,删去?长期以来?和?多年的?)
(06)除了之外(以外)(?除了?本身表示在什么之外,相当于?除外?,其与?之外?或?以外?不能同时使用)
(07)众多莘莘学子、一位莘莘学子(?莘莘?本身就是众多之意,用?众多?就重复了,用?一位?就相矛盾)
(08)显得相形见绌(?见?有显现之意,与?显得?重复了,应去掉?显得?)
(09)互相厮打(?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删去?互相?)
(10)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删去?这?)
(11)见诸于、付诸于(?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字)
(12)否则不这样(?否则?有不这样之意,删去?不这样?)
(13)大好良机(?良?即很好,故应删去?大好?)
(14)十分万恶(?万恶?就是极端恶毒,删去?十分?)
(15)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16)共同协商(?协商?即?共商?,是共同商量之意,故应删去?共同?)
(17)十分炎热(?炎热?指天气十分热,再用?十分?修饰,纯属蛇足)
(18)过度酗酒(?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故删去?过度?)
(19)一致公认(?公认?指大家一致认为,故删去?一致?)
(20)欢迎前来光临指导(?临?本身就是来到,到来之意,故删去?前来?)
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二)(21)我的拙作(不明谦敬称造成了语意重复)
(22)到此光临(删去?到此?)
(23)开始启动(?启动?指仪器仪表等开始工作,故不可再用?开始?修饰)
(24)十分优异(?优异?就是不一般,很好,故删去?十分?)
(25)十分罕见(?罕?意为十分,删去?十分)
(26)无故旷课(?旷课?即无故缺课,再以?无故?限制,实属多余)
(27)热切渴望(?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之意,删去?热切?)
(28)敌我力量悬殊很大(?悬殊?即相差很大,故删去?很大?)
(29)国际间(?际?就是彼此之间,故应删去?间?或将?际?改为?家?)
(30)多余的废话(?废?就是无用多余的,删去?多余的?)
(31)过高的奢望(?奢?即过分的,与?过高的?意思一样,语意重复)
(32)葱绿的大葱(?葱绿?就是像葱那样绿,与大葱重复,应将?葱绿?改为?碧绿?)
(33)值得可歌可泣(?可?在此词中的意思为值得,故?值得?一词就是多余)
(34)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堪?本身就有忍受,承受之意,去掉?忍受?或将?堪?改为?能?)
(35)可堪称(?堪?已有可以,能够之意,删去?可?)(36)致信给某某(?致?已有?给?之意,删去?给?)
(37)更加至关重要(?更加?与?至关?重复,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38)使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的意思是使百姓陷入泥沼,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其已含有?使人民?之意,故删去?使人民?)
(39)留下的遗产(?遗?已有留下之意,去掉?留下的?)
(40)万一若(?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
2017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专题讲解(三)(41)切忌不要贪睡(?切忌不要?均表示否定,修饰贪睡不当,删去其中一个)
(42)涉及到(?涉及?中的?及?就是到之意,删去?到?)
(43)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岂不是年轻人?用?年轻?修饰?小伙子?,纯属多此一举)
(44)并非是(?非?是文言色彩较浓的一个词,不是的意思,因此其后不必再加?是?)
(45)从心里由衷感谢(?由衷?就是?从心里?,故该词累赘)
(46)您的令尊(?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父亲,因此?您的?一词多余)
(47)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不虞?就是?没有想到?,与?没想到?重复)
(48)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遍体?与?全身?重复)
(49)卫生洁具(?洁?就是?卫生?,只说?洁具?即可)
(50)酒水和饮料(?酒水?包含?饮料?,删去?和饮料?)
(51)邂逅相遇(?邂逅?里已包含?相遇?,故该句赘余)
(52)全部囊括(?囊括?已含?全部?的意思,去掉?全部?)
(53)先进楷模(?楷模?本身就是先进的,删去?先进?)
(54)我俩个(?俩?就是两个的意思,删去?个?)
(55)突然恍然大悟(?恍然?指突然清醒的样子,故应删去?突然?)
(56)第一次破天荒(?破天荒?这个熟语是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故删去?第一次?)
(57)相互分手(分手岂能是一方的行为?故相互多余)
(58)这个中原因(?个中?的意思是这其中的意思,已含?这?,故应删去?这?)
(59)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已包含难忘之意,应删去?难忘?)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1、判断句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2、被动句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3、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国),你(宋国)也不要欺骗我(楚国)]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简析]①句的?尔?我?,代词,分别作动词?诈?虞?的宾语,因两个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尔?、?我?分别放在?诈?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词?无?(毋)的后面。②句的?之?,代词,指代自比管仲、乐毅的说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许?的宾语,放在?许?的前面、否定副词?莫?的后面。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未绝鼓音。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简析]这三个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前置。
(2)宾语用代词复指。
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③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赖你维持)
[简析]①句的?下土?是动词?冒?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动词?冒?的前边,在被提前的宾语与动词?冒?之间插进代词?是?表示复指。②句的?亡?是?恤?的宾语,借助代词?之?复指宾语,把宾语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维?就是?维(保护)四方?,此是借助代词?是?复指宾语,使宾语前置。
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例如:
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⑤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⑥父母唯其疾之忧。
[简析]?唯敌是求?就是?求敌?;?唯利是视?,就是?视利?;?唯其疾之忧?就是?忧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宾语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较突出。现代汉语从古代吸收的成语里有?唯命是听?唯利是图?等说法,就是这种语法格式的保留。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4、成分省略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 )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 )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永州郊野出一种怪蛇,黑色的底上有白色的花纹,它一碰到草木,草木全部死掉,它如果咬了人,人就没法医治。但是人捉到它,把它晒成干肉做药,可以治好麻疯、颈子肿、瘘管、手脚蜷曲(病)?]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第一次击鼓,军队的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微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全没有了)
[简析]此句属承前省,后两个分句的动词谓语?鼓?承第一个分句的动词谓语省略了。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祭神用的牛羊牲口,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谎报,一定按实情告神。?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察清断明,但一定尽诚心来处理)
[简析]例句中的?以信?以情?,都是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后面分别省略了主要动词?告?和?论?。
(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 )山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 )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 )地,拔剑撞而破之。
[简析]①句中?山下?,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前面省略了介词?于?。②句中?座上?地?是表处所的词语,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这类的?于?字省略在古汉语里很普遍。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简析]①句中的?宫中府中?就是?宫中之吏?与?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词?吏?,实际上是定语代替了中心词。②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5、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
3.增:
(1)《庄子》一则(2)《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3)《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4)《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
(5)《湖心亭看雪》 (6)《河中石兽》
(7)《十五从军征》
(8)《登幽州台歌》
(9)《木兰辞》(10)《黄鹤楼》(崔颢)
(11)《卖炭翁》(12)《满江红》(秋瑾) (13)《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版权声明:本文为 “金碧辉煌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