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冯妇搏虎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①。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②,莫之敢撄③。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④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尽心下》)
注 ①卒:后,终于。善士:善人,指不杀生的人。②嵎(yú ):山势险要的地方。③撄(yīng):迫近,触犯。④攘(rǎng)臂:捋袖伸臂、发怒欲斗的样子。
(1)则之野,有众逐虎。
译文:
(2)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译文:
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注意“之”“悦”等词。
答案:(1)他走到野外,看见许多人正在追赶一只老虎。
(2)大家见了都很高兴,可是他却被士人君子耻笑。
参考译文: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打虎,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善人。(有一次,)他走到野外,看见许多人正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背靠着山势险要的地方,没有人敢去接近它。大家望见冯妇,都跑向前去迎接他。于是冯妇就挽起袖子,伸出胳膊,跳下车来,准备和老虎搏斗。大家见了都很高兴,可是他却被士人君子耻笑。
2.阅读下面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注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文: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文:
解析:要准确把握(1)句中的“王”“霸”“足”“亡”词类活用意义和“诸侯自择师者”定语后置现象;(2)句把握语气和“是”“以”两个虚词。
答案:(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参考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3.将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淀山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选自明·归有光《悠然亭记》)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译文:
解析:译时一要抓住“负”“推”“殆”“而”几个实虚词的含义和两个被动句“为……所不容”“忘于世”。二要理解淀山公的才华、政绩和德操。
答案:淀山公依凭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数显有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起有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参考译文: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以平民身份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现在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凭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数显有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起有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课案训练
1.将下面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
译文: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解析:翻译时几个现代汉语短语“言为心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礼贤下士”可以供比较借鉴,难点是“式”的理解,但据其宾语是“闾”(里巷)来看,结合后面内容可猜出是“经过”“到”“往”之意,可以理顺文意。
答案:(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
(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
高考语文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
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时没有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使用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二是不明确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正确判断正误;三是重复训练次数不够,典型错误没有扎根脑中。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 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 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 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 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 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一般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应将句号改为逗号,或将分号改为句号。
10. 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修改方法:或将冒号删去,或将“我从中”前面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1. 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短语,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充当“三位女杰”的说明性短语。
12. 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本句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 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前一句中李白的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一句“神形兼备,充满生机”,只是句中的谓语部分,句末点号应放到引号外。
14. 不是书名误用书名号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是不能用书名号的,只能用引号。
15. 省略号与“等等”并用
事实也是如此,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兴趣。
省略号与“等等”意思是重复的,二者应该删去其一。
16. 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淆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收养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释或补充说明句 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如前一句),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 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号除外)应省去。所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及“经、史、子、集”后的句号都应删去,然后在后括号外加句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全 句的叫句外括号(如后一句),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可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点号。所以应把原来句 末的句号移到“小动物”后。
[ 实战演练 ]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组委会日前宣布,一台大型后现代多媒体舞台剧“寻衣记——云缕心衣欧迪芬”,将于2004年3月26日、27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B.遇到产品质量纠纷怎么办?3月11日,南京市成立国内首家质量维权援助中心,开展有关法律法规、消费知识的咨询等活动。
C.杨澜说,“(对这次诉讼),我们没有要求什么经济补偿,就是道个歉,认个错,把该澄清的事实澄清了,给个说法,很简单”。
D. 2001年诞生的“宁交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虽然才三岁,但“南有‘广交会’,北有‘宁交会’”的名声已经逐渐叫响海内外。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B. 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生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知道了。
C.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D. 尽情歌唱吧,欢呼吧,为我们这春光明媚的大地!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B. 他提出了的“现代派六大信条”,声称“我们是有所扬弃并发扬光大地包容了自波特莱尔以来一切新兴诗派之精神与现代派之一群。”
C.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 警钟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B.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D.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参考答案:
1. B(A引号应为书名号,C句内注释末尾不用点号,括号后的逗号应删去,D冒号应为破折号。) 2. D(A前三个逗号改顿号,B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C把“也就是人人为大家”后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3. C(A项,句中用分号分开的两句话,都是对“金黄的大斗笠下”的情景的具体描绘,故“下”后面的标点应改为冒号。B项,句号应在引号外。D项,从三个“鸣”及一个问号来看,这是一个设问句,两个以“鸣”收尾的句子,是语意递进的两个答句,且语气强烈,故“为我们大家而鸣”后面应改用感叹号。) 4. A(B项,“天下”应放在引号内。C项,“申报副刊”中的“副刊”是普通名词,应放在书名号之外。D项,“塞上风云”是**名,应用书名号。)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作文题目如下: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全国二卷语文作文范文:《悠悠文墨贯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版权声明:本文为 “金碧辉煌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