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文科考6门,课程总分是640分,分别是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历史100,地理100分。
理科考7门,共710分。考试科目分别为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物理100,化学100,生物70分。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扩展资料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百度百科——高考
80年代高考人数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从1982开始实际预考(也叫筛考)制度,淘汰了60-70%,也就是高三学生只有约30-40%有资格参加高考。至于为什么要进行预考,我想最主要原因是减少高考组织工作的压力,因为被淘汰的那一部分本来就没有多大机会考上大学。以那时高考的录取率20%左右来计算,如果没预考,都参加高考的话,录取将降到8%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为 “金碧辉煌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