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各省市所用考卷:
全国Ⅰ卷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全国Ⅱ卷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全国Ⅲ卷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完全自主命题省份 :江苏、北京、天津
部分使用全国卷省份 :
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 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
山东卷: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 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2017年考试改革地区 :
高考改革地区:浙江、上海
考试模式:3 3,不分文理科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改革后的考试具体安排如下:
外语考试:
浙江每年2次,6月和10月;
上海每年2次,1月和6月
选考科目:
浙江实行7选3,每科满分10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特别说明:浙江省的选考科目考试次数为2次,分别在4月和10月,外语和选考成绩2年有效。)
上海实行6选3,每科满分7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
录取方式 :
浙江
1.高考录取不分批次;
2.“专业 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
上海
1.合并本科第一、二招生批次。
2.“总分 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2017年高考除浙江、上海因实行高考改革变化较大外,全国其他地区保持稳定,考试模式仍与2016年保持一致。
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现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三种形式。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考试局)命题。每年6月7日、6月8日为考试日,部分省区高考时间为3天。高考成绩直接影响所能进入的大学层次,考上一本大学的核心前提就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2015年起,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全国940万考生参加高考。
2017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内容调整加重对传统文化考查。全国有940万考生要参加2017高考。从6月22日开始,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出炉。2017年10月19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7高考理综全国二卷难度较去年明显上升,有出考场的学生总结:物理普遍难,化学有机难,生物选择难。
物理试题难度上升,选修3-5转移到了必做题模块,难度不大,2017年物理压轴题为电磁学,难度较大。
生物部分更加侧重学生的应用能力。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细致程度,还需要学生通过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今年理综化学部分最大的变化是选做题由以前的三选一变成了二选一(删掉了选修二),其他题型与之前相比基本相同。化学卷依然是7+4形式,即7道选择题和4道大题(包括选做题),必做题中,综合了反应原理、元素化学、实验操作的“滴定”在今年考查力度较大。
选做题中,有机化学推断涉及到比较陌生的环氧乙烷的加成反应,但总体思路依然与往年相似,合成路线不长,考点仍旧分布在官能团、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基础知识点上。选3结构题保持了往年知识点比较分散的特点,立足课本进行适当拓展,出现了电子亲和能、晶胞中的单元个数等新颖的考点,整体难度增大。
平面向量是在二维平面内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物理学中也称作矢量,与之相对的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数量。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2017年高考数学平面向量必考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0与任意向量平行。
(3)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4)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解析
1、平面向量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那么|a||b|cos?(?是a与b的夹角)叫做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为0。数量积a?b的几何意义是: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
2、平面向量数量积具有以下性质:
1、a?a=|a|2?0
2、a?b=b?a
3、k(a?b)=(ka)b=a(kb)
4、a?(b+c)=a?b+a?c
5、a?b=0<=>a?b
6、a=kb<=>a//b
7、e1?e2=|e1||e2|cos?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加法解析
已知向量AB、BC,再作向量AC,则向量AC叫做AB、BC的和,记作AB+BC,即有:AB+BC=AC。
注:向量的加法满足所有的加法运算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平面向量减法解析
1、AB-AC=CB,这种计算法则叫做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简记为:共起点、指被减。
-(-a)=a;a+(-a)=(-a)+a=0;a-b=a+(-b)。
平面向量公式汇总
1、定比分点
定比分点公式(向量P1P=?向量PP2)
设P1、P2是直线上的两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向量P1P=?向量PP2,?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若P1(x1,y1),P2(x2,y2),P(x,y),则有
OP=(OP1+?OP2)(1+?);(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x=(x1+?x2)/(1+?),
y=(y1+?y2)/(1+?)。(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我们把上面的式子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公式
2、三点共线定理
若OC=?OA +?OB ,且?+?=1 ,则A、B、C三点共线
三角形重心判断式
在△ABC中,若GA +GB +GC=O,则G为△ABC的重心
[编辑本段]向量共线的重要条件
若b?0,则a//b的重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使a=?b。
a//b的重要条件是 xy'-x'y=0。
零向量0平行于任何向量。
[编辑本段]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b的充要条件是 a?b=0。
a?b的充要条件是 xx'+yy'=0。
零向量0垂直于任何向量.
设a=(x,y),b=(x',y')。
3、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4、向量的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
AB-AC=CB. 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a=(x,y) b=(x',y') 则 a-b=(x-x',y-y').
5、数乘向量
实数?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且∣?a∣=∣?∣?∣a∣。
当?>0时,?a与a同方向;
当?<0时,?a与a反方向;
当?=0时,?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都有?a=0。
注:按定义知,如果?a=0,那么?=0或a=0。
实数?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0)或反方向(?<0)上伸长为原来的∣?∣倍;
当∣?∣<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0)或反方向(?<0)上缩短为原来的∣?∣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
结合律:(?a)?b=?(a?b)=(a?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a=?a+?a.
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a+b)=?a+?b.
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实数?0且?a=?b,那么a=b。② 如果a?0且?a=?a,那么?=?。
6、向量的的数量积
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作OA=a,OB=b,则角AOB称作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记作〈a,b〉并规定0?〈a,b〉?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x'+y?y'。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a?b=b?a(交换律);
(?a)?b=?(a?b)(关于数乘法的结合律);
(a+b)?c=a?c+b?c(分配律);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平方。
a?b 〈=〉a?b=0。
|a?b|?|a|?|b|。
7、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运算的主要不同点
(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例如:(a?b)^2?a^2?b^2。
(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即:由 a?b=a?c (a?0),推不出 b=c。
(3)|a?b|?|a|?|b|
(4)由 |a|=|b| ,推不出 a=b或a=-b。
8、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外积、叉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的模是:∣a?b∣=|a|?|b|?sin〈a,b〉;a?b的方向是:垂直于a和b,且a、b和a?b按这个次序构成右手系。若a、b共线,则a?b=0。
(1)向量的向量积性质:
∣a?b∣是以a和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a?a=0。
a‖b〈=〉a?b=0。
(2)向量的向量积运算律
a?b=-b?a;
(?a)?b=?(a?b)=a?(?b);
(a+b)?c=a?c+b?c.
注:向量没有除法,?向量AB/向量CD?是没有意义的。
(3)向量的三角形不等式
∣∣a∣-∣b∣∣?∣a+b∣?∣a∣+∣b∣;
① 当且仅当a、b反向时,左边取等号;
② 当且仅当a、b同向时,右边取等号。
∣∣a∣-∣b∣∣?∣a-b∣?∣a∣+∣b∣。
① 当且仅当a、b同向时,左边取等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 “金碧辉煌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